专业研究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专业研究

企业所有的问题,归根到底都是管理的问题
  • 王明春(上海智栈企业管理事务所创始人和首席管理学家)

    管理,并不是与企业的其它构成要素并列的一类要素。管理,是使其它要素具有商业属性和某种商业价值的东西。管理既包含在企业系统之中,又居于企业系统之上。企业管理包括两个维度的存在:其一,作为企业系统的构成;其二,站在更高的维度,对企业作为一个主体的思考、设计与构造,这是一种类似于造物主的功能。对企业而言,管理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管理却是万万不能的。管理不是企业的全部,但融入在企业系统及其每一个构成项之中。

    企业除了在起始点上拥有的技术等其它类型要素之外,过程中积聚的其它类型要素都是管理的结果,而且,与企业整个生命过程中积聚的相比,起始点上拥有的是有限的。企业的第一生产力要素不是技术,而是管理,因为管理是原因;同理,许多企业欠缺的,根本上,不是技术,也是管理。企业的问题,归根到底都是管理所致。技术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唯有管理才是基础性的和持续起作用的因素。企业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和规模,取决于企业家的认知和企业的容纳、集成与形成能力。

   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•西蒙(Herbert A Simon)认为管理就是决策,我将管理定义为企业设计,其实二者本质上是同一个意思。企业的问题,要么是现实决策和设计不当的结果;要么是过去决策和设计不当的结果;要么就是原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管理,任事物自然发展的结果。

    企业做什么,如何做,以及重点获取和聚集什么类型的资源的决策是管理;是否转型,以及向哪个方向转型的决策是管理;转型方案的设计是管理;是否变革的决策和方案设计是管理;把创新置于何种地位的决策是管理;创新领域的选择是管理;创新体系的设计是管理;对未来投入多少资源的决策是管理;技术选择是管理;产品决策与产品组合设计是管理;什么时候开发并向市场投放什么产品的决策是管理;质量标准的设置是管理;业务与业务组合设计是管理;技术、产品和业务发展方向的选择是管理;自制还是外购的生产决策是管理;跟谁合作,以及如何合作的方案设计是管理;对合作方的选择和关系设计是管理;激进还是保守的经营决策是管理;进入哪个领域和市场、不进入哪个市场和领域、跟谁竞争以及如何竞争的决策是管理;全球布局的设计是管理;并购重组的决策和方案设计是管理;把哪些内容纳入监管,把哪些内容完全交由员工自决的设计是管理;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模式设计,以及企业系统架构的设计是管理;把什么样的人招进来的选择是管理,让他干什么的组织设计是管理;对员工的培养方向和程度的设计是管理;用工模式的设计是管理;对个人价值和能力的调动方法与机制是管理;企业管理进化系统的设计是管理;集权设计是管理,分权设计也是管理;直线制、直线职能制,还是事业部制、平台化组织模式的选择与设计是管理;让谁决策和不让谁决策的权力分配是管理,权力分配的比例设计也是管理;聘任谁做CEO是管理,任命谁做部门主管也是管理;对某人授予和不授予权力是管理,授予多与少也是管理;目标的制定是管理,目标的变更也是管理;让某人做A岗位还是B岗位是管理,将某人续聘或解雇也是管理;对营销渠道的选择是管理,对营销策案的设计是管理,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也是管理;组织开放还是封闭的决策是管理,信息透明还是不要透明的决策也是管理;项目选择是管理,项目适时终止也是管理;任务分解是管理,任务计划也是管理;管理流程的设计是管理,业务流程的设计也是管理;投融资决策是管理,负债率的管理也是管理;信息化的决策是管理,信息系统和软件的设计是管理,信息技术服务商的选择方式设计和决策也是管理;决定自己动手解决管理问题的决策是管理,聘请管理咨询公司的决策是管理,对管理咨询公司的选择方式设计和决策也是管理,等等。管理,决定企业变革和转型能否成功;管理,还决定企业将形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;管理能力不足,注定企业会有大片的管理空白。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,只是各自的管理对象不同而已。

    如果企业的“管理”总是正确的、适度的和高效的,管理者总是胜任的,企业终将走向成功,并处在其可能的最佳的状态;相反,则会是走向失败,走向衰落,任何企业都逃不掉为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买单。现实,其实是必然的那个结果。管理与企业经营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因果性的,与企业问题之间的关系也是因果性的——哪里管理决策错了、管理缺失或管理不到位,哪里就会出问题;哪里管理决策对了、到位了,哪里就会一切如愿。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失败、好与坏、平庸与卓越,企业问题的多与少、大与小,都是对决策正确与错误的反馈,都是对企业设计好与不好的收获,都是对管理充分与缺失的映射,都是管理者管理认知深浅的对应。除了起始点资源和环境的差别外,企业与企业的差距和差异都是管理的结果。

    因此,可以说,企业所有的问题,归根到底都是管理的问题,是管理者的问题,是企业设计的问题。这与社会制度之于一个国家的盛衰的关系相类同。实践中,如果我们对经营困难的企业见得多了以后就会发现,原因大多是决策者在关键步骤的决策质量不高;而一个决策、一种制度安排葬送一家企业,和一个决策、一种制度安排成就一家企业的例子更是俯拾皆是。

   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,管理的外延要比人们通常以为的大得多。管理包含在企业系统及其所有构成之中。即便是产品,也不是一个纯技术性或资源性的东西,包含着对需求的理解,对需求满足方式的选择与设计,对竞争和商业模式的考量等——这些都属于管理范畴;换句话说,不仅战略是管理、治理是管理、商业模式是管理、运营是管理、组织是管理、流程是管理、制度是管理,而且技术、产品和业务本身也都内含着管理。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个软件产品,管理是从功能设计、技术语言、系统架构到模块设计、程序和代码的所有东西。

    没有管理,就不存在所谓的企业。企业发展,来自于管理能力的剩余。那些对现实管理都略显不够和疲于应付的企业,那些管理水平平庸的企业,很难想象它们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。没有管理能力的企业是不可能(持续)成功的。经常犯错误,是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现,犯战略性错误是战略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现,犯人事任命上的错误是对人的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现,等等。管理能力,是指取得正向效果的管理能力;管理的方案和动作做了不叫有管理能力,取得效果才叫有管理能力。

    管理(适度)超前,或者说,企业设计(适度)超前,应作为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,以有效发挥管理的牵引作用。管理能力不足或发育滞后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。企业可以通过认知发展、管理层更新的方式提升管理能力;也可以通过将企业现有系统的管理版本化、优化、定型(如制度化)和自动化(如工具化与信息化)的方式,去释放出管理者能力。

    曾经有管理能力,并不代表总是有管理能力。曾经取得过成功,并不意味着总是能取得成功。成功是之前管理的“遗产”,并非当下管理能力卓越的标签。管理能力不进化就会退化。实际管理能力衰退、钝化,甚至走向反面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,每时都在发生。商业世界发展了,企业系统发展了,管理对象不同了,而认知没有发展,新设计能力没有形成,新管理工具开发能力不具备,就是管理能力的相对退化。拥有彼时代的管理能力,并非等于拥有此时代的管理能力。战略迷茫,发展方向迷茫,是典型的缺乏或失去战略管理能力的表现。对技术、需求和商业世界的结构失去感知能力,对竞争对手失去解读能力,管理能力缺乏进化,是诸多曾经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又走向失败的常见的原因。

    (文章来源:智栈研究2018年12月)

战略咨询| 组织效能| 管理入股| 创新管理| 企业转型| 管理课程| 正向管理| 项目顾问| 公司顾问| 项目咨询| 管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