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王明春(上海智栈企业管理事务所创始人和首席管理学家)
没有被关注,就不会被改变,就不会有新的东西的产生和成长。企业的发展,源自于对它的发展的“可能”的关注。企业是由显能态和潜能态构成的能量态,潜能是企业系统的固有成分。潜能态和显能态相互生成和转化,用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或许可以准确地表达这层意思,见下图1。潜能态,是一个无形的存在,也是企业生发的基础。潜能开发不足,是企业的看不见的现实机会损失。对潜能区域的无视,则是主动罔顾企业的发展机会和价值增长机会。
潜能不会自动转化为显能。企业发展,是主观与潜能态相互作用的结果。关注企业的潜能区域,不错过自己的价值,是企业的平常经营之道和持续经营之道。应对企业的潜能的发掘投入足够的关注:除了关注潜能量态本身的管理和建设之外,尤其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投入关注力资源:
1.新应用。指企业价值的新应用,包括新应用领域(如行业)、新价值应用维度、新市场、新业务机会和新的价值增长点。企业在市场中的存在,是因为其有着某种价值,这种价值可抽象为“价值点”(要素性的或功能性的);每个价值点都有其价值应用领域,我称之为价值应用圈或“价值域”;由于价值强弱和竞争、距离等原因,任何价值点的应用领域都不可能覆盖某个领域的全部,都有其应用半径,见下图2。一家企业可能有多个(关联性的)价值点,并理论上有多维的和多层次的商业机会。
新应用给企业带来的是直接的增长。企业应投入精力于新的价值域的发现(新价值域的发现,属商业上的重大发现),以及价值域的范围和规模的扩展,并经由设计(包括产品设计和业务设计等)加以实现。在盛田昭夫时代,有关索尼管理层会议的消息显示,该公司的管理人员把85%的时间用于技术、产品和新应用/市场,把10%的时间用于人力资源问题,把5%的时间用于财务管理。在盛田昭夫看来,业绩只是做好新产品研发和新市场开拓的结果而已,如果索尼做好了这些,业绩自然就会好。
2.新模式。包括整体模式和专项模式。比如,从封闭式创新模式走向开放式创新模式、从一体化经营模式走向基于生态的经营模式、从作坊模式走向工厂模式、从分散一体化模式走向集成运行模式、从设计业务模式走向总承包业务模式、从OEM商模式走向品牌商模式、从规模化经营模式走向定制化经营模式、从自制模式走向外包模式、从线下模式走向O2O模式,以及从传统模式走向平台化组织模式、数字化运营模式、电子银行模式、自管理模式,等等。
模式,可理解为企业这部商业机器的“制式”——整体的、分系统的或零部件的。企业的性能、适应性、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空间等与模式有关并受模式所限,而且总是存在着更好的另一种模式,企业可以通过模式转换不断地突破各自的上限(包括效率上限)。换一种模式可能就豁然开朗,企业应关注于新模式(包括关注于去找到新的、更好的设计维度),关注于模式创新并适时推动企业转型或管理变革。
3.迭代。包括:(1)价值性内容的迭代,即技术和产品迭代;(2)管理迭代,可能是产品设计、业务设计、商业模式、运营系统、组织体系、治理体系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方法、激励机制、营销体系、客户关系管理、商业合作体系管理、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、创新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的迭代,也可能是流程(片段)、制度(细节)、管理工具的迭代,等等。管理迭代,是在既定模式下企业设计(整体或局部)向深化、优化、完善、改进、知识化和精益化方向的发展。
迭代,源于事物发展的过程性,以及人的认知发展的渐进性,源于人的有限理性。迭代,是一种“微进化”。管理迭代与变革、转型,共同构成企业管理的演进。管理的演进又与新价值领域的开拓共同构成企业系统的演进。每天都在进化的企业终将走向卓越。
4.人的潜能。人,是关于企业的一切的创造者。是人塑造了企业,并在继续地塑造下去。人的能量是企业之源。企业是人的创造的沉淀,是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利用的结果。个人的能量态,是企业这种能量态的本体。商业世界之所以没有走向完全的熵增,反而是愈加的繁荣,正是因为人的存在,因为人的意识能量的存在,并经由意识能量不断创造新的商业势能和商业维度。现实中,那些新兴企业的崛起,也都无不与对人的能量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利用有关。
人的能量及能量的发挥也是有弹性的,也具有不确定性。企业需要将人的能量纳入管理范畴,需要有将人作为一个能量体的管理。企业设计,至少不能有损于这种能量。人的能量需要被蓄积、引导,以及充分地调动和发挥。每个天才的视角都是一个新维度的世界,每个天才都是一个“虫洞”,是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能量通道。人是永动机,而且人的作用是渗透在系统和过程中的,是任何的其它的作用力都无法比拟的和匹敌的。
关注于人的潜能,是真正的在源头上解决问题。对人的潜能的开发的方式有很多,但都以我们关注于此为前提。对人的潜能的开发方式,如:发掘和培养人才,对有能力的人进行升迁,并使之与任务匹配(企业什么样,从根本上讲,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,什么样的企业家、管理者和员工);消除人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(其对企业而言是一种负能量);增长员工的见识,引导个人突破意识边界和限制,进入更高维度和更符合企业属性与目标的观念空间(人的潜能的激活,还和其与事物的连接和被启示有关);开发团队潜能,创建人与人的连接,以及有利于合作的企业环境;面向人才的企业设计 ,等等。
已然的,或者说作为结果的世界,是有限的;而未然的,或者说作为可能的世界,是无限的,因此,一种面向可能的开放性的企业意识和思维意义非凡。对已然部分的管理,或者说,对显能区域(即现有业务的常规经营)的管理,是企业的管理者功能;对可能部分的管理,或者说,对潜能区域的管理,是企业的企业家功能。作为一个企业家,如果把眼光仅盯在企业的显态上,那就太局限了。企业家的关注力资源是有限的,它应该被更多的配置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,配置在企业的企业家功能上,见上图3。企业应该将管理者功能配置给一般管理者,并通过制度化、技术化等使显能部分的管理标准化、程序化和数字化;而企业家则专注于企业家功能。企业家应该是企业经营领域的科学家和领导者,不断拓展企业认知和经营的范畴与规模。企业通过企业家功能把已然和未然打通并关联起来。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显态世界的“囚徒”,但企业家不能是这样一类人。企业家不应该把自己降格为管理者,同时,还应着力于使更多的人成为“(内)企业家”(包含在上述第四项中),使企业成为一个全员企业家的企业,尽可能地增强企业的企业家功能。
(来源:智栈研究2020年6月)